首页 >> 虎榛子

安徽渔农致富的带头人鱼塘边的专家丁凤琴天目地黄

屯昌农业网 2022-09-22 19:12:49

安徽渔农致富的带头人“鱼塘边的专家”丁凤琴

数十年如一日,栉风沐雨,跋山涉水,不辞艰辛,兢兢业业,她的足迹踏遍了广袤的江淮大地。在安徽,只要是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民朋友,几乎没有不认识她的,无数的农民朋友都赋予了她许多更亲切的称呼:“丁老师”、“虾蟹妈妈”、“鱼塘边的专家”???丁凤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养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手把手帮助了许许多多农民朋友走上了致富之路,让他们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走田野越泥泞 巾帼何须让须眉

1978年,丁凤琴从上海水产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了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青年时代的她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技术,对渔业生产事业有着万丈豪情。当年项目少,领导要抽出部分人员深入基层展开服务,丁凤琴主动请缨,深入基层服务农民。

丁凤琴接到第一个任务就是代表水产所指导舒城县河南乡分散在各个村的2000亩池塘养鱼,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实践的追求,她主动签订了产量目标赏罚合同。一个年轻女孩子常住乡里,走田野越泥泞,深入到每家每户现场指导,利用乡里的广播向农民传播养殖技术,通过她的技术指导,当年每户的养殖产量终于不负所望提高30%以上,让农民朋友喜出望外。

丁凤琴告诉记者,是信心和勇气使她顺利完成了首次任务。从此,数十年如一日,她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安徽省的水产事业,献给了江淮大地的广大农民朋友。渔业生产第一线的条件十分艰苦,夏日水草里偌大的蚊虫可以把皮肤叮得红肿发水泡,冬天寒风凛冽让人脸冻肿手皲裂,丁凤琴从未叫一声苦。为了解决4万亩焦岗湖青虾增殖问题,2001年,丁凤琴带领课题组的年轻人在那里连续住了45天,指导如何繁育青虾苗种,用信念和坚持换来了科研和农民朋友的双丰收。

与基层百姓打成一片 一年最少只休息一天

对于58岁的丁凤琴来说,习惯使她似乎已经忘记了节假日的概念,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支配着她忘我工作。在2011年,全年节假日加在一起,她仅休息1天时间。 “只要一看到,一想起农民朋友那些求知求助真实真诚的眼神,我就不敢懈怠,不忍心懈怠!”丁凤琴感慨:“等着我做的事情太多了,我要用不停地劳动,不断地奉献回报广大农民的厚爱和信任!”

“深入贫困山区展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田种养效益是我的夙愿。”丁凤琴这样说。2007年,在外地打工的金寨县农民汪雷回乡创业,决心利用当地的条件开展龙虾养殖,但苦于没有技术。当丁凤琴接到求助后,立即奔赴山区展开培训,在她的潜心无偿扶持下,汪雷的“稻虾共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汪雷本人养虾760亩,由他牵头成立的“金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326户,稻田、池塘养殖龙虾面积7000多亩,优质虾苗及商品虾远销河南、江苏上海等地,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富裕起来的汪雷对丁凤琴感激不尽,他在一块大别山的石头上精心地写上“恩师”二字。而这样的事例简直不胜枚举。

30多年来,她的足迹踏遍了江淮大地,手把手地帮助无数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农民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丁老师”,说她是一个“常住鱼塘边的专家”。

“虾蟹妈妈” 安徽水产业创新带头人

“有人跟我开玩笑,说我是虾兵蟹将的头儿。何止如此,有时我简直觉得自己是这些虾蟹的妈妈,我陪它们的时间远远超过陪伴家人。”丁凤琴说:“虾子刚孵出时,虾妈妈白天把小虾放出去,夜晚把小虾收拢回来抱在怀里,一个都不漏,比人都细心。其实说到这点,我心里是很内疚的。和虾妈妈相比,我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母亲。”

丁凤琴在生下儿子不到90天的时候,就外出学习。3个月后,当她学习结束回到小区,看到有爷孙俩在草坪上玩。小孩子被爷爷一次次举起来,逗得“嘎嘎”笑。丁凤琴纳闷:“这孩子怎么这么眼熟呢?”到家以后才发现,那个“眼熟”的小孩,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分别3月的宝贝儿子!“在孩子快速发育的几个月,做母亲的却错过了他的成长,差点没有认出来!这让我心里很不好受。”

正因为对于小虾小蟹无尽的爱与执着,丁凤琴在自己的事业上有了巨大的收获。她的技术团队在芜湖、凤台、金寨等市、县建立了20多个核心试验示范基地,研究示范了稻虾共育、稻虾连作等9项不同类型的生态种、养殖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其中,农田“稻-麦-虾-经济作物-秸秆返田”共作与轮作一体化技术、稻虾连作技术水平处在全国领先位置。

与此同时,丁凤琴还成功主持了许多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实行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既保护了耕地,增加了水产品效益,更强化了产品的食品安全。

丁凤琴告诉记者,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调整科研方向,使农产品保证健康强劲的势头,同样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近两年来,由于受气候、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河蟹养殖业出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现象。水产的危机就预示着农业的危机,预示着我们的口粮可能出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以丁凤琴为首的安徽省水产专家们快速反应,立即展开调查研究和技术攻关,通过培训,及时调整思路,帮助河蟹养殖企业、个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省迅速形成了虾蟹高效养殖局面,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举扭转了近两年来单养河蟹效益下滑的局面,尤其是河蟹塘混养双季青虾,亩增效2000至3000元。目前,在体系的推动下,安徽省开展河蟹塘混养青虾面积已达46万亩。

(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汪乔 )

成都治疗羊癫疯医院

潍坊哪家做包皮手术好

合肥治白癜风医院

杭州治疗男性疾病医院

石家庄治庄外专科医院哪家好

友情链接